我希望年輕人理解:國家有前途,你才會有未來。
—— 亞投行行長 金立群
一次轉(zhuǎn)行:從英美文學到金融
作為共和國的同齡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金立群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也是參與者。
“我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在政府和在多邊關系組織中參與了改革開放的整個過程。”
40年前,已經(jīng)在農(nóng)村工作了整整10年的金立群沒有想過,自己有一天還能回到學校,繼續(xù)追尋夢想。
1978年,機會終于來了!年輕的他躊躇滿志,想要揮灑青春,一展宏圖。
“40年前,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作為年輕人,我躊躇滿志!終于,我們看到一幅宏圖展現(xiàn)在全中國面前?!?/font>
資料圖
那一年,金立群通過全國研究生入學考試,被北京外國語學院(即現(xiàn)在的北京外國語大學)錄取,師從許國璋,開始了英美文學研究之路。
“1978年我考上了研究生,我是中國首批研究生。”
許國璋及《新編許國璋英語》
實際上,他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學習英文了,對英美文學興趣濃厚。
在讀研期間,他學術熱情飽滿,積極發(fā)表論文,還成為外語類雜志編輯。
不過,就在他準備留校朝著學術研究道路走下去的時候,財政部向他發(fā)出了邀請。
那個時候,中國百廢待興,現(xiàn)代經(jīng)濟、金融和管理人才奇缺,尤其是兼有外語功底者。
20世紀80年代的深圳
在他踟躕猶豫的時候,導師許國璋對他說了這么一段話:
“我可以肯定,中國有200多位英語文學教授就夠了,但是眼下經(jīng)濟和金融領域的專家嚴重短缺,尤其是那些精通英語的專家。你有充分的理由轉(zhuǎn)行經(jīng)濟。”
正是導師的這段話,讓他堅定了轉(zhuǎn)行決心,投身到經(jīng)濟、金融領域中去。
站在國際金融舞臺
他先后就職于財政部、世界銀行、亞洲開發(fā)銀行等機構(gòu),對于英語如母語一般輕松自如的駕馭能力,對世界各國歷史、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廣博的知識,讓他在參與國際金融工作的時候視野更開闊,溝通更順暢。
后來,金立群在由王佐良教授主編,自己擔綱作注的《英國詩歌選集》的序言中,建議學生們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能力,成長為復合型人才:
“在我們的對外交往中,語言水平依然是高層次和深層次發(fā)揮我國軟實力的制約因素之一。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進一步融入了全球化經(jīng)濟,所謂“涉外”和“涉內(nèi)”的界限日益變得模糊。為此,我們需要培養(yǎng)高素質(zhì)的復合型人才。”
2013年,習近平主席發(fā)出倡議成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立群受命組建,立即召集有關國家參加談判。不久,參與創(chuàng)辦的國家代表推選他擔任多邊臨時秘書處秘書長。
經(jīng)過兩年的籌備,2016年1月16日亞投行正式成立,金立群全票當選亞投行首任行長。
中新社記者 廖攀 攝
曾經(jīng)在農(nóng)村工作的經(jīng)歷和參與中國在改革開放方面的探索,讓他更懂得如何幫助發(fā)展中國家和地區(qū),幫助當?shù)丶訌娀A設施建設,共同發(fā)展。
2016年,他入選《時代周刊》百大人物。
《時代周刊》截圖
《時代周刊》的評語寫道,他領導的亞投行改變了地緣經(jīng)濟和地緣政治的格局:
金立群,亞投行行長,帶領著一個改變著地緣經(jīng)濟和地緣政治格局的機構(gòu)。
金立群在《新時代大講堂》演講 中國日報記者 鄒紅 攝
寄語改革開放:再接再厲!
回顧改革開放40年,金立群動情地說,是一種奉獻精神,驅(qū)動著一代代中國人投身到改革開放進程中。
“這種奉獻精神驅(qū)使著我們不懈努力?!?/font>
“在過去四十年中,中國人民懂得,堅持改革開放,他們能夠改變自己的命運,也可以幫助別人改變命運?!?/font>
中國農(nóng)村資料圖 供圖:汪強
他建議年輕的一代,要好好了解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所取得的成就。
“年輕一代應該回顧過去,了解中國在過去四十年中都取得了哪些成就。我希望年輕人理解:國家有前途,你才有未來。”
站在改革開放40年的節(jié)點,金立群說除了記住過往的輝煌,還要看到存在的問題,并不斷改進。
“我們不能躺在過去的功勞簿上。實際上,在接下來的發(fā)展中,中國面對的挑戰(zhàn)仍非常嚴峻。所有人都應該堅定信念,改革開放是關鍵?!?/font>
40年,從青澀到成熟,中國的改革開放站在了新的起點。
正如金立群所說,我們要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