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陽光海岸加州向大家問好,雖然此刻并無陽光。這是我第三次來到《新時代大講堂》。通過參與這個活動,我得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中國和世界。第一次來到這里,和你們一樣,我是聽眾,第二次是作為志愿者;而這一次,我萬分榮幸能成為一名演講者。
兩年前,通過參加在杭州舉辦的《中國日報》社“21世紀杯”英語演講比賽,我有幸因此贏得一席去倫敦參加國際公共演講比賽,這次機會千載難逢?;诋敃r的演講主題:“偉大的藝術(shù)家無國界”,我提出了一個更進一步的觀點:“每個人都將沒有國界”。隨著陸空快速交通工具的出現(xiàn),城市之間和國家之間的邊界慢慢消失。旅行和全球化使我們在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聯(lián)系得更加緊密??梢哉f,我們與世界的緊密聯(lián)系已經(jīng)和我們與國家的聯(lián)系一樣緊密。
兩年后的今天,我在演講中提到的變化迎來了反轉(zhuǎn)。在新冠疫情爆發(fā)之際,火車停駛,飛機停飛,邊境關(guān)閉,學校停課……在我居住的地方,一個月來,生活盡是各種對比:以前坐在身旁的同學現(xiàn)在需要通過視頻見面;在虛擬教室里,攝像頭成了新的怯場對象;路上人少了,但因為需要保持社交距離,銀行和超市的排隊時間比以前還要長;超市里曾經(jīng)很容易找到的商品也突然開始變得稀缺。
大家都在盡自己所能保持樂觀,盡管這很難,因為新冠疫情來勢洶洶。像許多在蒙特雷的中國學生一樣,我選擇留在這里,或者就像當?shù)厝苏f的“就地避難”。畢竟,課程還在繼續(xù),買到一張回國的機票更是難上加難。
對我來說,新冠病毒似乎不只是一個警鐘,更像是對自己觀點的“打臉”——新冠病毒對全球造成系統(tǒng)性的威脅,作為全球公民,我們個人的力量似乎還是那么渺小。減少旅行和實行有效的社會距離似乎可以控制病毒傳播,但同時它們似乎也在撕裂著世界。一些批評者甚至警告,新冠疫情帶來的是全球化的終結(jié)。疏遠和距離真的達到預期效果了嗎?
毫無疑問,距離有助于阻止病毒傳播。但看看數(shù)據(jù)我們就能知道,它并不能徹底解決問題。美國是最早禁止有中國旅行史的旅客入境的國家之一,并一直推廣實行著“社交距離”。然而,美國如今已經(jīng)是疫情最嚴重的國家,確診病例、現(xiàn)存病例,和死亡人數(shù)均為全球最多。
隨著全球越來越多城市和國家實行封鎖政策,像三個月前的武漢那樣。這顯然無法完全解決問題。關(guān)閉邊境、禁止旅行,保持社交距離只可能減緩病毒的傳播速度,但它們決不能被視為靈丹妙藥,無法做到一勞永逸消除危機。
中國在控制疫情方面取得了巨大進展,但她所做的遠不止簡單實施封鎖。邊境管制變得更加嚴格,社交距離實施更為嚴厲。但其他國家也應當看到,中國采取得其他措施。
作為一名在美的中國交換生,我看到的中國立場是伸出援手,而不是疏遠。當50多萬中國人無法回家之時,家來到了我們身邊:在美學生領到由中國使領館提供的精心準備的健康包;使領館每天更新疫情信息和健康建議;還線上舉行疾病預防講座,直播時段兼顧美國七個不同時區(qū)。來自祖國無微不至的關(guān)心,讓留在這里的中國學生幾乎不會感覺到自己被孤立在異國他鄉(xiāng)。事實上,在過去的幾周,家從來沒有如此近過。
這也讓我相信,面對全球疫情的挑戰(zhàn),僅靠疏遠距離是不夠的。在我看來,保持距離反而提醒著我們與他人分享、關(guān)心他人的價值,以及互相交流的重要性。
保持距離首是對自己的保護,也是對至親至愛負責任的方式。唯此我們能履行我們最重要的權(quán)利:確保生存、走向繁榮。
更重要的是,遠距離的相聚或重聚,更展現(xiàn)何為我們所愛所關(guān)心。與許多其他賽事一樣,今年的國際公共演講比賽因為疫情取消,也不確定我們的國際友人能否現(xiàn)身即將到來的“21世紀杯”英語演講比賽。但是,疫情不能阻礙友誼、善意以及思想和知識的交流。參加過演講比賽的老選手,無論身在何處,都會通過社交媒體保持密切聯(lián)系,全球相互依存的關(guān)系因此以一種新的方式得以保持。視頻會議應用不再僅僅是在線學習的平臺,而成為連接所有人的橋梁。社交媒體及相關(guān)應用的普及背后,是人類相互同情、交流和合作的本能,而這種本能是超越時空的。
大約260年前,蘇格蘭經(jīng)濟學家亞當·斯密就曾寫道:
“無論我們認為人性有多么自私,在他的本性中依然有一些原則,使他關(guān)心著別人的命運……這就是憐憫或同情,是當我們看到別人的不幸時,以一種設身處地的方式共情他人遭遇的情感?!?/p>
在這種精神下,當我們看到新冠疫情的最新統(tǒng)計數(shù)字時,我們不應僅僅關(guān)注數(shù)字,更應該意識到在這些數(shù)字背后是鮮活的生命,這些人遭受了巨大的痛苦。幸運的是,我們大多數(shù)人尚且無恙。
我看到了社交距離實際上讓人們更加親近,今天的其他幾位演講者也談到如何如何在動蕩的世界中相互關(guān)心、分享和交流。在我們保護自己和我們在乎的人的同時,我們也該意識到我們的互相依賴,我們共同構(gòu)建和平與愛的共同體。
待新冠病毒退散之日,
待全球聯(lián)系恢復之時,
愿我們銘記這段時期帶給我們的啟示。
不要忘記:只有團結(jié)一致,
我們才能戰(zhàn)勝困難,迎來勝利和繁榮。
謝謝聆聽,愿平安喜樂。
關(guān)于作者:熊子卿,21歲,上海外國語大學大四學生,現(xiàn)于美國加州蒙特雷國際研究院交換學習,第23屆中國日報社“21世紀?可口可樂杯”全國英語演講比賽亞軍,代表中國內(nèi)地參加2018年于倫敦舉辦的國際公眾演講比賽,獲得全球7強。
為宣傳貫徹習近平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應對新冠肺炎特別峰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增進各國青年交流,講好國際社會攜手抗疫故事,中國日報社于4月16日晚以“云直播”形式主辦了主題為“人類命運共同體:我?世界?未來”的“新時代大講堂”。來自中國、俄羅斯、美國的六位青少年發(fā)表英語演講,向全球觀眾講述他們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以來的經(jīng)歷,分享了自己對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各國攜手抗擊疫情的思考和體會。熊子卿是演講嘉賓之一。
(熊子卿)